万用表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万用表厂家
热门搜索:
行业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

是医疗新世界还是商业噱头

发布时间:2020-07-13 19:39:07 阅读: 来源:万用表厂家

大数据的应用让求医问药变得简单快捷。从可穿戴医疗设备到健康APP,数字技术正革新传统诊疗手段。鼓吹者宣称,数字医疗终将取代门诊,让望闻问切成为历史。

然而,掌握了海量数据就能治病?健康APP真的包治百病?数字医疗究竟是技术进步,还是硅谷和保险公司开拓新市场的噱头?

医疗新世界

硅谷对数字医疗推崇备至,铆足劲开发相关技术产品,并向消费者承诺一个医疗美丽新世界。

数据是关键。可穿戴医疗设备会适时采集个人的血压、心跳等各种数据,辅以大数据分析,有望揭示其中规律,从而破解不少医学难题并发现治疗之道。

谷歌创始人拉里·佩奇去年称,如果谷歌能够接触医疗产业的所有数据,每年至少能挽救10万条性命。

以出品超强运算能力计算机著称的IBM最近宣布,将雇用数百名新员工,专门用沃森超级计算机分析海量医疗数据。

这是一场激烈的市场竞争。与未来面世的产品相比,如今市面上可跟踪运动、计算卡路里消耗并分析睡眠的可穿戴设备堪称原始。

谷歌目前正在研发一种隐形眼镜,能够随时监测佩戴者的血糖水平。这种产品一旦问世,既能成为糖尿病患者的好帮手,也能给普通人提供良好的膳食建议。还有一种智能药片正在研发中,能从吞服者体内采集身体信息,并将数据上传云端。

心脑血管医生兼作家埃里克·托波尔预言,数字医疗将全面革新医患关系。到时候,患者负责采集自身数据,大数据运算法会在关键时候发出警告,如果真要看医生,也不过是一个社交网站之遥。到时候,等待叫号看病的不是患者,而是医生。

数据泛滥

虽然亲身体验过数字医疗,但医疗未来学家莱维对此持谨慎乐观态度,认为技术进步最多不过加剧“消费医疗”。

莱维的儿子有复发型耳部感染,他为此经常请假带孩子去复查。如今,他们用一款APP自行检测,一旦发现儿子感染复发就在线咨询医生,无需去医院就能得到处方药。

莱维相信,这款APP和其他数字医疗技术的应用终将普及,就像网上购物和网上银行的发展趋势一样。“数字医疗更复杂,但是大势所趋。”他说。

数字医疗让普通诊疗更便捷,但并不意味着人们更健康。莱维说,目前没有任何独立、确实的研究显示,健康APP的使用者更健康。对于研究人员而言,不少由此产生的数据全无价值。

《英国医学杂志》周刊近期刊登文章,怀疑市面上的健康APP除了引起焦虑毫无他用。这篇文章中,医疗专业人士交流网站主编伊蒂法特·侯赛因称,一些APP只不过增强了人们的健康意识,“帮助医生让患者对自己的行为负责。”英国格拉斯哥全科医生德斯·斯彭斯则认为,健康APP的功效“既没有经过验证也不科学。”还打开了焦虑不安的大门。

健康APP尚处于技术起步阶段,远算不上灵敏的诊断仪器。如果不综合考虑饮食、遗传等因素,每天机械步行一万步、单纯依赖运动追踪等数据,并不能保证健康。

然而,随着数字医疗技术变得更加普及且灵敏,势必产生更多数据。没有专业人士的分析解读,只会引起不必要的焦虑和恐慌。实际上,越来越多人试图通过搜索引擎读懂自己的体检报告,而他们所忧虑的身体症状最终不了了之。

无所不在

数字医疗的有效性尚待证明,却大有无孔不入的发展趋势,令普通人在技术面前无处遁形。

由于医疗费用支出庞大,“健康就是生产力”成了不少企业的信条,并以此作为考核员工的标准。去年开始,美国超市连锁公司塞夫韦向员工推出“八折医保”,规定不抽烟且体重、血压和胆固醇达标的员工每年缴纳个人医保可享受八折优惠。

数字医疗技术的出现,受到这类企业追捧。英国石油公司近年来给其美国员工配备健康手环,鼓励他们多步行。公司称,每个员工每年步行200万步能给公司省下800美元医疗费用。

目前,某些智能手环的运动跟踪功能已经引发争议,因为可能泄露佩戴者隐私,暴露其一天24小时行踪。目前,这种顾虑尚不足道,因为人们完全可以自主选择不佩戴手环或予以关闭。

然而,随着数字医疗技术日益普及,新一代产品将全面渗透人们生活,到时候想对数字医疗说“不!”并不容易。

目前,全世界生产的最小芯片只有一粒尘埃大小,而密歇根大学研发的微型计算机Micro Mote还没有一粒米大。技术进步令医疗设备“缩水”,下一代数字医疗产品将可植入、口服甚至注射进入人体。

普罗蒂厄斯生物制药公司目前正研发一种“智能药片”,一旦吞服可从体内监控人体健康情况,包括人们的服药种类和时间。这种针头大小的智能药片更像一个感应器,动力源自人体,可以监控运动、出汗、睡眠和心率等多项健康指标。

比尔和梅琳达·盖茨基金会正与微芯片科技公司合作,开发一种可植入体内并在16年内释放避孕药的装置,由遥控开启并调节工作。

隐私顾虑

当越来越小的医疗设备亲密接触人类身体,采集、传输大量数据,其中蕴含的隐私安全风险也越来越大。

美国早有阴谋论者担心,食物或疫苗中添加有可植入式的追踪器,用于监控人们行踪。专家认为,这种担心完全多余,越来越多人以健康之名欢迎技术产品植入体内,毫不顾忌可能因此遭到监控。

这些数据收集关于身体的庞大数据,但人们至今只能参透其中非常有限的一部分。至于这些上传云端的数据结局如何,却很少有人关心。

这仍是一片灰色地带。目前,可穿戴医疗设备收集的各种信息还不能算作医疗数据。要进一步收集更敏感信息需要得到监管部门许可。谷歌公司的佩奇和不少硅谷人士近年来呼吁,开放医生、医院和其他专业人士收集的医疗数据。

“对于技术公司而言,这是一座金矿。”非营利机构患者隐私权益创始人德博拉·皮尔说,“但至少在美国,健康APP采集的数据不受任何法规监管。”

他预言,随着数字医疗技术的应用推广,患者、保险公司、技术企业和政府终将就这些数据的所有权发生冲突。

英国试图打造一个中央医疗数据库(ogramme),就因为患者是否有权参与其中而引起巨大争议。“这不是普通信息,而是你。”皮尔说。(袁原)

咸阳工作服制作

扬中工作服订制

灵宝订制西服